[讨论]结核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与预防措施--[临床医学讨论区]

2005-8-18 13:59 【
临床表现:

结核病的呼吸系统症状主要有咳嗽、咳痰、数量不等的咯血、胸痛及呼吸困难等。典型全身症状主要有疲乏、食欲减退、消瘦、低烧、盗汗、月经不调等,少数急性发展的肺结核可出现高热等急性发病症状。

如果连续咳嗽、咳痰超过3周或者咯血,就应当怀疑是否患了肺结核病,应到结核病防治所或结核病专科医院检查。治疗的全过程都应进行痰结核杆菌检查和胸部X线检查。

治疗原则:

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又称化学疗法,是控制结核病传播的有效方法。合理化疗原则是:早期、联合、适量、规律和全程用药。结核病的正规彻底治疗必须有6~8个月的疗程,且需多种药物联合使用,才能彻底治愈。

我国目前采用的是世界公认和首推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,即直接观察下的短程督导化疗。服药方法是在医务人员观察下隔日服药。对病人来说直接观察下的短程督导化疗,可以保证在不住院条件下得到规律治疗,提高治愈率,防止病菌产生耐药性,减少复发机会。对于家人和社会,可以减少传染,阻断结核病的传播。

我国目前广泛应用的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、利福平、吡嗪酰胺、乙胺丁醇和链霉素等。

预防措施:

控制传染源、切断传播途径及增强免疫力、降低易感性等,是控制结核病流行的基本原则。减少结核病感染和发病机会的措施有:

1.早发现、早治疗,治愈传染源,减少结核杆菌传播的机会。

2.养成良好卫生习惯,不随地吐痰,不对着他人打喷嚏或大声说话。

3.保持室内经常通风换气,锻炼身体,保持身体健康,增强免疫力。

4.新生儿和婴幼儿应及时接种卡介苗。

5.对已感染结核杆菌并有较高发病可能的人,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预防等。